无极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亲日与卖国之间(第1页)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shg.tw)”!

中国是个大而弱的国家,近代以来,一直饱受欺凌,特别是来自日本的欺凌,“二十一条”对中国人,尤其是对知识界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

作为五四运动的靶子,曹汝霖晚年写回忆录,并不讳言他亲日,但他否认自己卖国,这很耐人寻味。五四运动斗争的矛头,最浅的一个层次,是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再深一点就是徐树铮和安福俱乐部,最后则是段祺瑞。“五四”游行这天的卖国贼还只是曹、章、陆,很快学生们就口无禁忌,从安福俱乐部一直骂到段祺瑞。这一点,“五四”游行过后,段祺瑞就很清楚。据曹汝霖后来回忆,火烧赵家楼之后,段祺瑞来安慰他,当即说,这是冲着他(指段)来的。

被这么大个运动,被这么多人当靶子打,原因是他们卖国,或者大家认为他们卖国。那么,他们是不是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是中国的石敬瑭、张邦昌,朝鲜的李完用呢?显然,段祺瑞政府之所以为人诟病,90%以上的原因,是因为段本人及其集团的亲日政策。而段政府之所以亲日,关键在于日本的寺内内阁上台以后,改变了前任大隈内阁一味强硬的对华战略,由硬转软的缘故。但在实际上,这个所谓的“软”,也是相当有限的。用寺内对华策略的操盘者西原龟三的话来说,既非“宋襄之仁”,也非“强横蛮干”。所谓的“软”,无非是大把地撒钱,但在这大笔的日元借款背后,却是彻底控制中国金融,控制中国政府的远大图谋。在段政府和日本的蜜月时期,我们看到,日本在中国的活动没有半点减少。日军依然占据着青岛和胶济铁路,在山东的首府济南,日军依旧如往昔一样跋扈,日本在东三省和福建,也照样强势地拥有特权,地位明显有所增强,而且通过段政府,把手“合法地”伸到了长江中游。

事实上,在所谓的中日蜜月期间,日本的威胁,不仅没有减弱,反而通过段政府跟日本的一系列密约和换文,得到了“合法地”承认。不仅巩固了他们在山东的存在,而且通过胶济铁路的延伸,济顺、高徐两路的借款,把势力扩展至整个中国腹地。同时,由于参战军的训练和装备,中日间关于应付俄国事变的一系列军事密约,“二十一条”第五号之日本的军事顾问和采用日本军械的问题,实际上已经落到实处。而这一系列的密约和换文,经手者的确就是五四运动中,为人痛恨的亲日派政客曹、章、陆。

曹、章、陆不是当家人,当家的是徐树铮,是段祺瑞。我们知道,段祺瑞这个人,正如他自己表白的,在中日“二十一条”的交涉过程中,他是坚定的反日派,不肯妥协,甚至不惜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为什么到了他自己当家做主的时候,居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变得亲日起来了呢?是不是如段祺瑞跟回国请愿的留日学生代表讲的,他认为日本的寺内内阁“颇推诚相与”呢?虽然说,来华操盘寺内对华“怀柔”政策的西原龟三,的确给段祺瑞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真正令段祺瑞动心的,是以西原借款为主要内容的日本新政策,他可以用源源不断的日本借款,实现武力统一的夙愿。

段祺瑞比起他的主公袁世凯来,无论眼界、魄力、用人和手腕,都要差上一截。但是他的志向,却一点都不比袁世凯小。此公不唯志大才疏。而且志坚才疏。看准,或者说看上的事,无论如何都要做,九头牛都拉不回。袁世凯死于帝制自为,造成了南北分裂。多少年的公论,分裂的中国自然不可能强大,若要中国富强,必须实现统一。因此,对于段祺瑞来说,他的基本政治理想,就是实现中国的重新统一。在袁世凯死后,他之所以如此痛快地同意恢复民元约法,就是觉得非得如此才能争得西南方面的妥协,达成统一。

然而,他看到,即便恢复了民元约法,统一依然没有希望,南方军阀,并不想听北京的招呼。于是,军人出身的他,开始转向诉诸武力。但是武力统一需要大笔的钱,当时的北京政府,虽说未必真的政令不出都门,但在各省都不向中央政府解款的情况下,其财政收入,仅仅依靠有数的几条铁路的收入和北京市内崇文门关税,再就是支付完庚子赔款和其他借款的关余和盐余。这点钱,事实上连维持中央政府和直属军队的日常开支都不够,除了财政和交通两部,政府的其他部门一律欠薪。发行公债,开始还可以筹到点钱,但到后来总是无法归还本息,最后也就发不动了。尽管如此,段祺瑞武力统一的热望,并不因此而退烧。曹汝霖回忆他在帮助段祺瑞粉碎张勋复辟、接任段政府的财政总长时说:

自蔡松坡(锷)起兵倒袁之后,西南情形,大为变动,陆荣廷标榜自治于广西,唐继尧公然反对政府,孙中山先生树护法之旗号。合肥(段祺瑞——笔者注)以帝制取消,复辟讨平,不应再借口南北分立,妨害统一。但谋求统一非用武力不可,用武力必须筹备军费。

因此,段祺瑞非常恳切地请他出山,担任财长,而他则由于已经跟西原龟三有了接洽,得知日本方面有意支持段祺瑞统一,所以也就答应了段的请求。章宗祥也证实,西原龟三曾经对他透露过,寺内了解段祺瑞正在策划武力统一,但是在必需的武力和财力方面都还“很不够”,日本乐意在这两个方面帮忙。事实上,在府院之争,段祺瑞被免去总理之后不久,段的心腹谋士徐树铮在给各省督军的密电中,就坦承日本的寺内内阁是支持他们的。尽管一时去职,但仍被视为“政局之中心”,而“我北军权势消长,与日本寺内内阁利害相通”。说明在事实上,段祺瑞是有求于日本。日本的支持,也成为徐树铮用以坚固众督军拥段之心的一种凭借。

武力统一,是令段祺瑞沉迷的政治海洛因,但事实上也是他自己给自己挖的陷阱。后来的事实证明,段的失败,庞大皖系集团的覆灭,就是因为他们蹈入了这个陷阱。日本方面投其所好,大笔的日元涌进,使得武力统一的军事行动得以展开,即便这滚滚的日元背后有阴谋在,处于迷幻之中的段祺瑞,也难以觉察。即使有所觉察,也会以为,一旦中国实现统一,变得强大之后,剩下的事都可以重议。就当时而言,持这样功利主义态度的政治家不在少数。从康有为到孙中山,都有过用领土主权换得中国改革和强大之资本的设想。段祺瑞如果这样想,事实上也不奇怪。更何况,就当时而言,段祺瑞并没有意识到他的亲日,会导致主权的流失。

不过,当时的中国,武力统一是根本行不通的。后袁时代的北洋政府,跟袁世凯时代有根本性的不同。这个所谓的中央政府,即使在依然“听命”的各省军阀那里,也已经是个名义上的中央。作为命根子的北洋团体,到了段祺瑞手上,已经事实上四分五裂。不仅作为旁支的奉系只关心自己的势力扩张,就是嫡系中冯国璋派的势力,比如长江三督,也经常不招呼,随冯国璋起舞,时不时给老段添点堵。可以说,由于利益格局的分化,北洋系中直、皖、奉系三大派系的分化已经开始。在袁世凯时代,作为大总统的袁世凯,至少对自己能控制的地方军政长官,还可以加以惩治,虽然这种惩治的权力一直在减弱。但到了段祺瑞时代,别说一省督军,就是像冯玉祥那样小小的旅长,即使公然抗命,总理段祺瑞也拿他无可奈何。

同时,地方军阀内部的分离倾向也日趋严重,一省督军对于手下师旅长往往很难控制,害得督军往往得兼任一个主力师的师长。否则,就是一个空头大帅,早晚被人家取代。在段祺瑞第二拨对南方用兵的过程中,山东督军张怀芝领兵出征,部下张树元就后院起火,在前方作战的督军,无论怎样都回不了家了。而命令张怀芝出征的段祺瑞,却拿反叛的张树元一点办法都没有,不仅不能主持公道,最后反而只能追认他的篡位合法。这显然对于他的听命者来说,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这样一个四分五裂、各有怀抱的北洋系,实际上是打不了仗的。如果有人乐意打的话,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打。有地盘的,像张怀芝那样傻的很少。就是张怀芝,实际上多半也是因为在省内受部下的挤兑压迫,待不下去了,才出来找门路。剩下的,即便是最忠于段的安徽督军倪嗣冲,也只是将张勋的旧部安武军派出来应景,自己没有出一兵一卒。没有地盘的,倒是相对积极一点,但也无非是为了抢地盘。战况有利,则进;战况不利,则退,甚至呼吁和平。吴佩孚打了胜仗,当湖南的地盘给了别人,马上屯兵不前。之所以没有马上撤退回防,无非是为了向中央政府骗饷,同时利用控制的湘南地区的税收,扩张自己的军队。怀有同样抱负的,还有名义上归奉军副总司令徐树铮指挥的几个奉军师,一旦枪械捞足了,部队扩张了,就立马翻脸,一仗不打,就撤回东北。

根本没有嫡系武力,即使所谓亲信如张敬尧和倪嗣冲都不大给他练活的段祺瑞,居然要凭借着这样一支四分五裂的队伍,对南方用兵,实现统一,不啻痴人说梦。这样的武力统一,除了南北之间无谓的战争,以及这场战争对波及地区的兵燹之灾,毫无意义。

无疑,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对于作为战场的湖南,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湖南人编的《湘灾纪略》说战争造成“死亡枕藉,庐墓为墟,戎马所及,决无完土”。当时的中国军队,大体未脱清朝旧军队之积习,在自己家乡,还能有所收敛,出省作战,每每胡作非为。入湘北军中,张敬尧和张宗昌的部队,纪律尤坏。战时烧杀淫掠,骇人听闻;停战了,依旧扰民。湖南被南北客军来回拉锯,其荼苦无以复加。

其实,到了吴佩孚罢战,跟南方签订密约之际,段祺瑞和徐树铮等人已经对战事之不可恃,有所觉察。编练参战军,训练自己的嫡系武力,就是应对之策。然而,这种在吴佩孚和曹锟看来的卸磨杀驴的举措,反而更加刺激了吴佩孚和曹锟的离心。这边参战军未及练成,那边曹、吴已经反心陡长了。

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未及半途,就变成了举国痛诋、国际声誉也很差的鸡肋之举,以至于被安福俱乐部捧出来的总统徐世昌上台后,也得重开南北和谈。这样糟糕的武力统一,跟日元借款这种卖国行为联系在一起,使得段政府的卖国,更加罪恶昭著。尽管,段祺瑞的初衷,倒真的可能是为了救国,而非卖国。

当然,把段祺瑞、徐树铮以及曹、章、陆,从亲日推到卖国之境的,其实是跟西原借款有关的若干中日密约。说是密约,但是那时的中国,没有秘密,这边刚签字,那边风就透出来了,说它们密,委实枉担了虚名。但是,密约这种形式,却陡然增加了中日间存在猫腻的坊间猜想。

有关这时期的中日密约,主要有两个东西,一是有关山东铁路以及延长线济顺和高徐铁路的若干换文,一是应对俄国事变的若干中日军事协定。关于济顺和高徐路的换文,国内比较晚近的研究,依然认为这是段政府架不住西原借款的诱惑,出卖了连“二十一条”交涉时都未曾让步的两路敷设权。可见当初,国人对此事的疑虑乃至愤怒有多大。显然,我们仔细审视有关两路的换文,发现并没有出让“敷设权”这回事。首先,两路是由中国政府组织的修路公司,跟日本民间银行签订的协议,由“日本资本家”出面,是得到日本政府确认的。其次,修路的款项,由中国政府发行债券解决,言下之意,日本银行的借款,是用于购买中国的铁路债券。再次,换文仅限于借款,没有其他附加条件,更没有就敷设铁路有任何承诺。至少按条文推理,两路的敷设应该跟借款无关。因此,一直研究中日关系,而且对皖系向无好感的王芸生才会得出结论,认为“此项换文在当时言之,比较于中国有利”。

但是,关于山东铁路,也就是胶济铁路的换文,却另当别论。虽然说,日本已经占了这条路,而且,在“二十一条”的谈判中,中国方面也承认了既成事实,但这一切都属于被逼无奈。在国际上,尤其是英美方面,对此也是了解的。一般来讲,作为一个无力反抗强权侵夺的弱国,其外交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对既成的侵夺予以认可。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的那样,这种换文,等于是变相肯定了日本对胶济铁路的控制权,并日军占领青岛,以及在济南存在的合法性。而换文的文末,用曹汝霖的话来说,还加上属于例行外交辞令的“欣然同意”字样,则给了巴黎和会上英美以否定中国提案的借口。

当然,换文的产生,跟寺内上台推行西原借款,段政府对日本大有好感有关。章宗祥的签字,并非自作主张,毕竟是来自政府最高层的授意,也跟当时日本占领山东的态势不无关系。占据青岛、济南和胶济铁路沿线的,是日本的军队。而人们都知道,日本军部长期跟政府步调并不一致,经常自行其是。尽管寺内内阁决心收敛日本在华的跋扈专横做法,不再维持上届政府四下点火、给中国政府制造麻烦的策略,但是在华的日本军队,并没有因此而收敛,依旧在山东设置民政机关,征粮收税,实行实际的管理。正如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针对英美有关的质问回答的那样,“当时日本在山东之军队既不撤退,又设民政署,置警察,课税则,地方不胜其扰,非常愤懑,政府恐激生事端,故又致有此约”。

而此换文的产生,按交涉者章宗祥的意思,是通过双方政府间的协商,定出规则,让日本军队有所收缩,集中在青岛和济南,胶济铁路则由两国合办的警察维持,从而撤去日本擅自设置的民政机关。显然,我们从换文的字面上看,似乎也挽回了一点权益。比如规定日军从胶济铁路沿线撤军(除济南留一小部分),胶济铁路的巡警队,有中国政府组织,聘用日本人,胶济铁路上的职员,也要聘用中国人。如果真能按换文规定的严格执行,比起此前日本军队在山东到处驻扎,胶济铁路根本不容中国人沾边的状况,肯定要好些。这也是一向为人谨慎的章宗祥能够签这样一个换文的原因。

但必须指出,这种所谓权益的挽回,只是在日本强占基础上的挽回。等于是日本人先抢去根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然后吐出一点来,就算让步。可是,就算这样的让步,要中国政府付出的,也是过分的代价。当时的当政诸公,包括章宗祥在内,忘记了“二十一条”之后的中国情势。这样一签,在大局上是彻底失了分的。

其实,这两个换文,就当时的情势而言,最大的问题是直接触碰了人们对国家危亡的那根敏感的神经。自从“二十一条”签订以来,中日关系就处在高度敏感的状态。日本寺内政府所谓的亲善之举,在日本没有退出山东、没有废除“二十一条”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人理解为一种阴谋。段祺瑞迎合日本的“亲善”,接受大笔借款,对内开战,已经有了中招的嫌疑。而这两个换文,一个强化了日本抢占山东权益的合法性,一个则涉及了这种权益的扩展,把黑手伸到了整个中国的腹地。当年德国染指济顺和高徐两路的路权时,原本就蕴含了把势力从山东延伸到京汉和京浦线的意思。现在中国跟日本签这个换文,无论换文文本含义若何,当年的“意思”都会自然延伸过来。更何况,借款的三家日本银行,也根本不是纯粹的民间资本,跟日本政府的关系密切。以中国这种弱国地位,在很多人眼里,即使文件上没有写,但沾上日本的边,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都很难说。实际上,自“二十一条”之后,中国人已经丧失了对日本的起码的信任感,自然也就危及所有跟日本打交道的人,动辄获咎。

胶济铁路的换文,由于“欣然同意”四个字,成为美英在巴黎和会上搪塞中国的借口(在曹汝霖看来,这四个字,仅仅是通用的外交辞令而已,章宗祥也说是“外交文书上之套语”)。实际上,在五四运动中,最为人诟病,真正对当时的中国构成威胁,或者说当时的国人最担心的中日密约,其实是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苏俄政府很快跟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单独退出了战争。但是革命的苏俄很快陷入战乱,作为俘虏的远在西伯利亚的捷克军团首先叛乱,各种反布尔什维克的叛军四起。不仅原来已经被沙俄策动开始分离的外蒙,苏俄中央政府无暇顾及,就是跟中国接壤的远东和中亚地区,也处于一片混乱。一个一向欺凌我们的强邻陷于内乱,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显然好处更多一点,中国政府得以借机出兵库伦,收回了外蒙。当然,边境上也有些小麻烦,俄国境内的战事,免不了经常会有战败者窜入中国境内,导致一些骚乱。在1918年最初两个月的中国报章上,也出现过对此现象的报道和忧虑。有消息说,在新疆方面,俄国的缠回(当时泛指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笔者注)将与新疆和土耳其的缠回一并起事,新疆督军杨增新已经实行戒严。还有传闻说,在西伯利亚的德国俘虏不稳,而俄国可能崩溃。因此,德奥可能沿西伯利亚铁路东来,云云。报章甚至打出“俄国既以无条件屈服于德,吉黑边防日形危急”字样,很是耸人听闻。

对此,少数关心时局的人感到忧虑,也是自然,但这种忧虑,多半来自对俄国情况的不清楚。一直到1918年底,中国人都不清楚俄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夺权的人到底是什么人。德奥势力会不会趁机与俄国联合,很难说这种报界的传闻,会真的引起国人普遍的恐慌。毕竟,真刀实枪的冲突并没有发生,传闻带来的小小波动,很快就会过去,遥远的俄国,跟中国人有什么相干。但是,中国的另一个邻居日本,想法却大不一样。他们的情报部门会告诉他们的当局,大体真实的情况,一个陷于大混乱的俄国,无疑是日本的一个机会。

自甲午战争战胜中国以来,日本在远东的对手,主要就是俄国。日俄战争战而胜之,但俄国的实力仍在,双方对“中国遗产”的争夺,正未有穷期。俄国的内乱,无疑给了日本又一个“天佑”之机。因此,日本军方很快做出了出兵西伯利亚的决定,借口是防止德奥东来。事实上,傻子都知道,尽管俄国退出了战局,但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战争,仍在欧洲激烈地进行,德奥断无可能腾出手来万里远征远东。而所谓在西伯利亚的德国战俘,释放后对远东的威胁,也是无稽之谈。谁都知道,这些人即使作乱,也是要回家,是往西去,不是向东来,哪里有力量东来南下。日本出兵,无非出于自家对俄国远东领土(多半是俄国从清朝抢来的)的野心罢了。从地缘态势来看,日本已经掌握了南满,如果顺势拿下俄国的远东地区,那么北满自然就是囊中之物,不劳费心从中国生夺硬抢了。

日本人出兵,还要拉上中国人。1918年2月5日,日本军部参谋次长田中义一约见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提出中日实现合作,共同防止德国势力借机东来。进一步,田中提出两个合作的方式,一是由两国外交部门协商定约,然后军事行动细节由双方军事部门再商量办法。一是双方军事当局商定军事布置,然后由外交部门加以认可。中国政府倾向于选择第二种方式。当时发言权很大的驻日公使章宗祥是倾向于跟日本合作的。他的理由是,日本采取行动,本可以不跟中国商议,而日本国内,也有这样的声音,抛开中国,单独行动。因此他担心,如果日本单独行动,势必重演像日俄战争以及不久前日德在青岛交战的情形,“彼时拒之不能,联之无及,自不如先行筹划共同,尚得以合意之商榷,行共同之防御,内政外交,大有裨益”。不仅如此,在双方换文之后,章宗祥还几次向中国外交部转达日方的意思,要中国方面追查消息走漏的原因(因为英国《泰晤士报》已经刊载中日军事密约的全文),别信英方的“挑拨”,进一步打消疑虑。虽然只是转达日方意见,但也可看出他的倾向所在。

所谓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令国人最感忧虑的,是日本军队可以借机通过中国领土。人们担心,这是否会是一个现代版的假途灭虢之计。不过,以当时的情势而言,日本军队还真的就是意在俄国的远东领土,并非想借机对中国用兵。道理很简单,当时的日本军队,已经存在于中国领土上了,东北有南满铁路的护路军(关东军),青岛和山东也有驻军,甚至在京津至山海关,日本军队也可以凭借《辛丑条约》赋予的特权驻扎。日本如果打算跟中国动手,就像逼签“二十一条”时那样,直接在三地动员增兵即可,原用不着大费周章,签这么一个协定。这个协定的用意,无非是日本要中国当小伙计,提供通过和后勤的便利。当然,也不排除适当的时候,让中国士兵给他们当回炮灰。应该说,日本人真正要的,是中日协定中的这一条:“凡在军事行动区域之内,中国地方官吏,对于该区域内之日本军队,须尽力协助,使不生军事上之窒碍。”

但是,不幸的是,这种给予日本军队公然过境行动权利的军事密约,跟中国所有的机密政务一样,根本不可能如日方所愿,保得住密。消息很快就全部泄露,神通广大的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搞到了全部文本,迅速在英国刊发。这样一来,中国消息灵通人士自然也都知道了,迅即激起了一连串的抗议。在那种国人风声鹤唳的情形下,这种根本无密可保的密约,不可能不陷主导者于卖国之境。白纸黑字,纵有百口也无从辩白。

不仅知识界疑窦丛生,连亲英美的那部分职业官僚,也心怀不满。属于亲英美派的职业外交官颜惠庆后来回忆说,当年签的这个军事密约,“最为国人所反对,认为日本将乘机在我国境内长期驻兵,经过相当谈判之后,终于于民国十年(1921年)元月,以予废除”。言外之意,此事被亲日派弄糟了,是他们的艰苦谈判才得以挽回。

其实,按当时操办者章宗祥的意思,跟签订胶济铁路的换文一样,无非是日本既已执意要做,拦也拦不住。为了防备以后日俄之间再发生战争,中国重蹈当年日俄、日德(青岛)之战的覆辙,为人战地,“彼时拒之不能,联之无及,自不如先行共同,尚得以合意之商榷,行共同之防御,内政外交,大有裨益”。

还是那个思路,弱国外交,承认既成事实,在此前提下以协定形式加以部分挽回,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其实,弱国外交,就是这样的两难。不打交道,对强国的作为,概不承认,在道义上,固然没有问题,但却无法防止对方实际的蚕食。如打了交道,又等于变相承认侵略。可是,作为担事的外交官,实际上只能有前一种的选择,必须跟强盗谈判。

最根本的问题是,自打“二十一条”之后,中日两国之间国民的基本信任已经荡然无存。中国是个大而弱的国家,近代以来,一直饱受欺凌。特别是来自日本的欺凌,“二十一条”对中国人,尤其是对知识界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早已风声鹤唳,任何中日间的交易,都可以向丧失权益的方向解读。当然,以当时国人的惨痛经验而言,这样的解读,也未必没有道理。曹、章、陆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不幸地赶上了那个时代,主持中日间的外交事务,自己却没有足够的政治视野。

最强末世三国系统  九转天尊丁烈然儿  从前那些沙砾  陆先生又进黑名单了  生而不凡林北  系统带我去问道  万界∶开局从鸿蒙苏醒  降龙幕笛  鬼医农女:帅哥,耕田吗皇甫筱司马槿  剑灭苍穹  唐昊小农民  异世封天  最强狂暴续命系统  武帝神体风浩宛欣  亡灵祀  超强小保安  大医直播间  清穿守则  三国之帝临天下  秦天道温书欣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之文娱全球

重生之文娱全球

扑街写手重生到平行世界,还是个扑街写手,怎么办?不怕,这里没有中原五白金古黄梁温周一成四大天王等等等等。世界变了,也给了他一个华丽转身的机会!从此,网文杂志歌坛动漫影视综艺游戏等都有他的身影,若干年后,人们蓦然发现他已经成了本世纪最伟大的...

穿到红楼前传当丫鬟

穿到红楼前传当丫鬟

穿成丫鬟?行叭,起点低,上升空间大啊。原来是红楼?行叭,她好歹看过八七版红楼呢。可惜是前传,那也成叭,她也算看到了贾宝玉的祖宗。...

情意绵绵:前妻高高在上

情意绵绵:前妻高高在上

一年牢狱生活,夏晨曦结束了她的童话故事,三年后,她霸气回归,虐前夫,斗小三。再见时,她微微一笑,左先生,我们很熟吗?而她已经是别人的妻子,身边还有个孩子。她用三年的时间证明爱一个人可以爱到极致。然后她又用三年的时间证明,其实忘记一个人很简单,不要贱,不要见...

嗜血星辰

嗜血星辰

阿特雷最新异世界饕餮大餐,群73207184,拍门砖嗜血主角名字。一个天才少年,在玛雅预言的末日当晚,诡异的穿越到充满奇幻色彩的星崎大陆,成为了一个乞丐,弱小的他要如何在这个世界立足呢?逐渐领悟了弱肉强食生存法则的栗正,誓言终于有一天,要立于众生之上,俯瞰脚下一路行来的累累白骨,喃喃道世间待虚伪的丑恶,只有这样才是直面的真实!全新的设定,史上最强悍的十二星座魔能师,带你在奇幻的世界中寻找星座奇缘!你是什么座的?天蝎?白羊?赶紧到其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吧!...

皇集团:神秘总裁不简单!

皇集团:神秘总裁不简单!

她是‘皇’集团的掌上明珠,有着一副堪比天使的绝美外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诡计多端的小恶魔生平第一次,她隐瞒自己显赫的身份谁知他不仅不解风情,在坏人的恶意中伤下,将她的爱污蔑成‘别有用心’终于,她离开他,决心接受哥哥们的安排和另一个男人结婚结婚礼堂上,心心念念的呆头鹅没有到场,她反倒等来另一个神秘的男人在所有人的注目下,优雅狂狷的男人如希腊神祗一般震撼出现,举手投足中带着浑然天成的尊贵和霸气他勾唇浅笑,绚烂绮丽的光华闪过那双深邃的眸亲爱的闻声,皇茉儿的脸上写满了震惊熟悉的慵懒低沉的嗓音,眼前却是一张绝美魅惑的脸到底哪一个,才是她爱的那个他-读者群1红袖VIP会员群1192804432春卷群1106781728(满员)3春卷群2148601207(新群)(进群请备注红袖会员名,否则会被拒加!进群请...

豪门重生之妇贵逼人

豪门重生之妇贵逼人

7年婚姻。相见如宾,浓情甜蜜。到头来,镜花水月。倾尽所有,换来一场蓄谋已久的杀人灭口。那一天。陆漫漫怀着还不足2月的孩子,死于一场车祸。离奇的车祸,却意外获得重生。陆漫漫再次睁眼,回到还未嫁人之时。她凌厉的眼眸一紧,嗜血的微笑,如罂粟般,风华绝代。重生一世,她誓要,血债血偿!为此!陆漫漫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