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春天织梦(.shg.tw)”!
春天织梦——居京手记之十
A
在我的冀东故园,把第一束报春的花儿,叫野迎春;把第一个鸣春的绿色小蚂蚱,叫纺织娘。纺织娘很小很小,不知它是依附于草丛而生,还是卵生于惊蛰雷声之后解冻的土壤;反正随着烟柳上吐出第一缕鹅黄,纺织娘就开始了它的低声独唱。尽管它的歌声极其轻微,只有在寂静的田园才能听到,但却与惊蛰季节的开天响雷遥相呼应,却也显示出它小小生命的不凡了。
儿时,在田野踏青常以捕捉纺织娘为乐,循着它的歌声走去,将一只只纺织娘捉着,装进罐罐里,去喂檐下鸟笼中的红、蓝靛颏(脖子下长有一撮红毛或蓝毛的鸟儿)。当时我们都和纺织娘一样幼小。不知纺织娘是大自然中眷天的使者,它们一声声吟唱,既是为冬天送行的一首首挽歌,又是对早春绿色的一曲曲礼赞。
雏鸟离窝而飞,小小人儿成了大人,回眸儿时的脚步时才悟到儿时的嬉戏,近乎一种刽子手的行为,在无知的童真之中扼杀了催春的美神。纺织娘身材细长纤秀,暮冬早春时节,脖颈上刚刚钻出薄如蝉翼般的翅膀,便震动羽翅,招呼田野的绿色,小小体躯内蕴藏着博大精神。但是在它还没有能自由自在地在绿色原野中展翅而飞之时曰,就被我们装进罐罐,成了鸟食,这实在是我和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无知的罪过。因而,每当第一束春阳洒进我的窗子时,我常常追悔我儿时亵渎春神之行为,我实在计箅不出,在儿时究竟戮杀过多少个春姑娘的生灵……
B
我住的楼群对面,有一块荒芜的土地。据说,那是待盖的儿童医院,市政府由于经济财力不足,便一直闲置在鸽子笼般的楼群之间。这倒成全了我,春天时我常常钻出“鸽子笼”,到这块荒地上去寻找野趣,我痴情地想寻找到一只纺织娘。使我失望的是,不仅没有“春姑娘”的身影,就连那“丝丝”的歌声也消失殆尽——荒地周围响着的是汽车喇叭和一片喧嚣——这儿是远离乡野的城市。
93年春天,我回到阔别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故园,怀着一颗已然枯萎了的童心去捡拾我童年遗落在这儿千千万万个色彩斑烂的梦。使我怅然若失的是,童梦已然无法重圆,田野不仅没有了纺织娘,就连它们赖以生存的绿色,也裸露出黄褐色的胴体。富足了的乡亲,只知道拼命盖房,却不知在房前屋后种树,青堂瓦舍虽然富丽得如同殿堂,但全然不知裸体之失雅。枣树行子被砍伐一光。松树林子被夷为平地。
就连乾隆皇帝东巡时曾经为之吟诗的冬日暖泉河,也消失了踪影。县委领导陪我乘车找了很久,才在一个村落中间发现了一池死水。一个满睑皱纹的老汉对我说:“这儿就是五十年前的暖泉河。”
“不对吧!”我说,“暖泉河过去是热泉翻滚的一条活的河流。”
“就是这儿。”老人铁铁地说。“怎么没有涌泉?”
“它早就死了。”
我告诉老人,这儿过去是一块宝地:水中鱼儿漫游,河边青草常绿。老人连连点头称是,但脸上毫无失落的表情,仿佛在和我说着什么与他生命莫不相干的话,使我本已怅然若失的心田,又多了几分乡愁的苦涩。
几只白鸭在这池暗褐色的死水里游来游去,显得快乐而自由。死水塘边上几个娃儿在向水潭里投掷土块,驱赶着那几只不知愁楚的黄嘴鸭子。
老人眨着两只干柴眼,奇异地盯望着我:“你是从台湾回来探家的吧?”
“不,我是游子还乡。”我含糊其词地回答老人,“小时候,我在暖泉河洗过澡,河水清澈得能看见河底的沙粒。”
“说得不错。我也在河里浮过水。”
“可是它怎么就死了呢?”
“……”老人干张着嘴巴,回答不出我的问题。他想了老半天,漫不经心地回答我说,“没啥缘故,人不是也要老吗!老了离死就不远了。”
我无言以答。我能说什么呢?我如果告诉这位老人,大自然生命永恒,他能消化得了吗?!
C
其实,大自然的生命垂暮和衰竭,完全是人类肆意践踏和无节制榨取的结果。依稀记得,儿时故园的后山滴青流翠,五十年后重返故园,尽管呼喊它时,大山的回声犹如往昔,但是青山已然变成了光葫芦般的和尚头。人们只知道砍伐林木,却不知栽种绿荫,因而那大山绿色的梦,已然不复存在。乡亲们在山脚开山挖石,将其雕成石料,运到城芮贩卖,以求手中富有。被开膛破腹的大山,不会呻吟,不会抗议,像个被剖腹产的多胎产妇,任铁钎、锐斧以及炸药代替手术刀,在原本是头戴绿色凤冠之青山之腹,挖走一个个“胎儿”。
乡亲们说:这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说:为何不在山上栽种果木,既吃山又养山呢?乡亲们认为种果木不仅需要手艺,而且收益极慢。一代接一代农民的短视行为,是绿色生态不断受到摧残的根本缘由——我国国人的绿色环境意识比欧洲怕是要迟到几个世纪。
我出访过德国。据德国历史记载,早在威廉大帝统一日耳曼之后,就高悬起保护绿色之剑:对滥伐林木者,给以杀头的极刑。此条例历经数百年不变,直到战争恶魔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其国内盗伐林木者也绝不宽恕……因而,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投降而结束,但德国的绿色并没因战乱而受到劫难。我沿莱茵河、易北河、美茵河穿行过整个德国,到处林木葱笼,浓郁的绿色覆盖着德意志所有的城市和乡镇。
这把绿色抻剑,不仅为德国所独有。界邻德国的荷兰、法国、比利时、奥地利……无不把保护绿色视若保护生命。我乘火车和汽车环游过这些国家,留给我的感觉则像一个无穷无尽的绿色长廊,任你东西南北,也无法走出那绿色梦境……
横向对比一下中国,我国国人——特别是农民,绿色意识怕是还停留在中古世纪——这并非耸人听闻之言,而是产生于对比之后的结论。
D
大概是在1988年的初春,台湾琼瑶女士偕其先生平鑫涛先生来京,下榻于北京建国饭店。在招待琼瑶女士的晚宴上,琼瑶女士对我说:“北京好宏伟,只是风沙太大了。前几天五、六级大风不说,还降下来满天黄尘,我的嘴、脸都起了大泡,一时间羞于外出。”
其实,琼瑶女士只是第一次承受风沙的洗礼;作为北京市民,我们几乎无可逃避地、每年春天都要接受西北大沙漠的这种馈蹭。黄尘遮天蔽日,上街一趟,归来便成了土人。美籍华人作家刘年玲在《人民日报》副刊上也写过文章,她说她来故国旅游,观感之一就是到处是没有绿色覆盖的裸土。她去大西北旅游途中,曾掷过一封短简给我,信中再次对绿色环境不断被黄沙吞噬感到失落。
翻翻历史,大西北的过去还是有着绿色的。西出楼兰曾有过一条名字十分好听的孔雀河,这条河曾像它的名字一样美丽。在盛唐时,孔雀河水清如明镜,河岸水草萋萋,孔雀河西岸曾是富饶的绿州。但是几百年的日月轮回之后,绿州早已荡然无存,孔雀美丽之彩翼,已经不再开屏;那儿变成了枯干的河谷;昔日美若一个青春少妇的孔雀河,横卧在黄沙之中,成了一具发人深思的“木乃伊”。黄沙不断南侵。绿色不断退缩。
致使几代帝王建都的北京,到了20世纪的每个春天,都要饱受沙漠黄尘之戏诚,这使五千年文明古国之文明,蒙上一层少绿之耻。何其悲哉!
E
建国之后,我们似乎并没把播种绿色、保护绿色,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君曾记否,在大跃进年代“杀鸡取蛋”之行径?在大炼钢铁、赶超英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之年代,我们到底毁灭了多少自然资源?又滥砍滥伐了多少林木以当柴薪?在那种近乎于空想乌托邦的口号之下,又浪费了多少可贵的时间和人力?
在那个年代,我和王蒙等一批落难的知识分子,正在京西一个名叫“一担石沟”的大山旮旯,干着被惩处的劳动。当时,我们夜以继日地背粪上山、挑水上山、背着树苗上山,并在乱石之中,用铁镝刨出一个个鱼鳞坑,栽种下各种果树。当时,挑灯夜战是家常便饭,每次入寝,都要熬过午夜三更。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当我们这批倒霉蛋,在八十年代复出之后,便又钻进那座大山的旮旯,去寻找我们的足迹。山依然是那座山,岭依然是那座岭,只是我们当年在遍山遍野种下的果木林都不见了。当然,更不要想在亲手种下的果林里摘-枚果子吃了。感慨之际,有一位“老右”便唱起一首美国民歌。那支歌的全部歌词我已然记不全了,但收尾的三句,铆钉一般嵌进我的脑子里,因为它非常勾人感伤:
一回头
一思量
不胜悲……
1994年初春于北京
修真修己 盛京有美人儿 城市纵览 小道藏 河流三千界 福运小娇娘,作精不下堂 从维熙海外游记 名人丑效应 摇篮集 旧神主宰 阎临 都市之猛龙过江 边缘人札记 史记八讲 我的心脏有高科技 古城堡寻古 环保渔夫 世子殿下她是万人迷 穿越之第一夫君(出书版) 梦巴黎
遭人背叛,陈风重生都市,一切归零,他一步一步疯狂修炼。只是因为失去的东西,就一定要亲手拿回来!美女如云,强者横行,好男儿就要热血激昂,一路杀伐!...
...
今人穿越到古代,各种王侯霸业!古人穿越到现代,又能创造出什么传奇?...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待到来年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他是大皇子,她是商家女,相识桃林中,她是花仙子,他是登徒子。一道圣旨,他娶她,她嫁他,满城嘲笑。一场宫变,他继位,她封后,满城哗然。一场战争,他不知何处去,她依旧笑春风...
武之道极,封霸环宇。布天下之大局,玄幻莫测。探险皇族野兽身世出尘武之奥义气之玄妙道之真谛人之义气,挥天下之霸气,露义士之侠义,看不尽的柔情,数不尽的洒脱,尽在狗狍子新作武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