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6章 七桥观将军衙署(第1页)

“飘动的导游旗(..)”!

临近中午,呼市的主干道上渐渐车流拥堵。都说一个城市的交通最终都要向立体化交通发展,但现今呼市仅仅有一座高架立交桥——鼓楼立交桥。但,尽管这座桥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所在区域的交通拥堵,可临到上下班高峰期,依然不能彻底解决车辆难行的问题。该堵还是堵。

我在车上给客人讲了很多关于莜面的知识,目的就是为了给中午这顿饭做个心里铺垫。车到立交桥下速度很快就慢下来。我背靠向着前进的放向,从车速的变化上就感觉到前方可能已经不好通过。心里不由得有一些着急,因为跟饭店那边定好的时间是不能随意往后拖的,在我这个团用完餐后,还有团要过来。于是,我也无心再讲其他的东西,转过身,跟张师傅一起向前方张望了很长时间。

随着车流慢慢的移动,耳边只听么发动机轰油声时起时落。此时再看车内,因为长时间的停留,已经有一些客人显得不耐烦了。开始小声的报怨着什么。我知道,此时尽管说再多的对不起,也无济于事,事实就摆在眼前,谁也不会让车插上翅膀飞过去,要说紧,我比车里所有的人都急。可是,我却不能让所有人看着我急。

看路况,可能还要再堵十多分钟才能开到桥口,此时,我见已经离将军衙署不远了,于其这段时间在这儿等,不如再讲点将军衙署的东西,让大家分散点注意力。

我转过身,看到了白丽丽,她也显得有些不安,有一些客人正扭身向她说着什么,她一脸地无助,见我转身,随即将目光投向我这里。我知道,她可能正被一些客人的消极情绪纠缠着。而她也对现在的堵车毫无办法。我向她使了个眼神,暗示她不要着急,我心里有数。白丽丽似乎理解了我的意思,于是正了正身,端坐而立,那些回头望她的客人,见壮心知前方有情况,于是也转过身来,看着我。

我安静了片刻,见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于是拿着话筒,微微笑了一笑,对大家说:“各位朋友,呵呵,说实话,我们现在正路过我市一个交通拥挤路段,而现在也即将进入出行高峰期,我们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赶在这段堵车时间之间通过这段堵车路段。我也理解大家此时此刻的心情,赶了一大截子路,各位肯定是累了、渴了,也饿了。不过,不要担心,我们的目的地很快就要到了,只要翻过前方这座立交桥,就到了。直线距离也不过几百米,热腾腾的莜面正等着大家呢。那么这段时间我们等着也是等着,不如大家随着我的讲解,了解一下我们前方可以看到的这座院落吧!”

说罢,我侧转身,向身后的将军衙署指去。视线里,还可以看到一小部分那块儿“屏藩朔漠”的影壁红墙。

车里有一部分人,跟着我的手指,望去,似乎都找到了这块建筑物所在的方位。要说放在我小的时候,同样的位置要看到将军衙署那是相当容易的事情。那个时候,周边还没有什么高层建筑,将军衙署的红色影壁是相当醒目显眼的。但现如今,其周边,甚至整个鼓楼十字路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建起了高楼大厦,这城市森林正在不经意间慢慢地形成。因此,再想寻找就不太容易了。

“大家看到这座院落了吧,相信有些朋友之前可能通过网络或书本对我们呼市的历史做过一些了解,而我们前方这座院落就是在呼市形成发展的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处建筑,这不是因为它的建筑风各有何特别之处,而是因为它在呼市历史上的军事和政治地位非同一般。这就是我市重要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军衙署。”

“要说起将军衙署,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名词——绥远城,还必须与另一个名词相联系——归化城,最终,这两个名词将合城为一个新名词——归绥市,而这个新名词最后会被一个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名词所替代,那就是——呼和浩特市。”

“可以说,呼和浩特的前身,是由两个地位、作用不太相同,建成时间前后相隔,地理位置又极为接近的两个城市合并而来的,这两个城市一个叫做归化城,另一个就是绥远城。虽然这两处城池早在清朝末年就已经合并成‘归绥市’,但呼和浩特久远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他地处的土默川平原自战国以来就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当地人现在通称的‘旧城’指的就是之前归化城,而‘新城’就是指‘绥远城’,包括我们现在所处位置及以东的区域。而将军衙署就是当时绥远城,乃至整个土默川平原重要的军事指挥中心,可以说,归化城是个政治、宗教中心,而绥远城则是军事中心了。”

“将军衙署是内蒙古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城西街路北,是清朝绥远将军驻绥远城的衙署和府邸,始建于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建成,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清代将军衙署。270年过去了,将军衙署依然矗立在现代呼和浩特繁华的街头,庄严而肃穆,幽雅而宁静。”

“其实将军衙署这个名称是不准确的,它叫‘将军府’应该更为贴切些。衙署只是突出了它办公的功用,却对其生活和居住功能没有很好的体现。那么在将军衙署在呼市历史的地位如何体现的呢?”

“据专业记载,清初八旗驻防点,一般来说,是设在沿海、沿江、沿河、沿长城的几条线上,因此北方的驻防城最初设在山西右玉,右玉后改称右卫,设在右卫的驻防将军称作右卫将军。初任是伯费扬古。右卫将军后又改称绥远将军,那时还没有绥远城。等到乾隆四年(1739年)清廷修筑呼和浩特新城竣工后,右卫的绥远将军遵照清廷旨意移驻这座新城,自然就有了将军衙署,这座新城也就因“绥远将军”之号而被乾隆皇帝赐名为‘绥远城’。

“那清廷为什么会修筑绥远城呢?”

“原来,清初中国北方的强部是准噶尔,清廷为了防御准噶尔,保卫内、外蒙古牧地的安全,曾在蒙古西部修筑了屯兵的乌里雅苏台(今外蒙古一带)、扎克拜达里克等城镇。到了雍正末年,清廷与准噶尔部议和,划阿尔泰山为蒙古和准噶尔的牧界。议和自然要撤兵,因所撤的兵无处屯驻,北方边防也不能完全松懈,于是在内、外蒙古各修筑了一座和平时期屯兵的城,外蒙的城在额尔昆河畔,称额尔昆城,内蒙古的就是我们今天的呼和浩特市新城——绥远城。后因额尔昆城附近不适宜耕种,运粮困难,城遂废,最后剩下的只有绥远城了。它的任务就是将军衙署照壁上石刻的那4个字——‘屏藩朔漠’。当然,史学界还有学者认为,清廷为了削弱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旧城)强悍的蒙古土默特部的势力,从而修建了绥远城,并逐步完成和加强了清廷对蒙古土默特部的直接控制。”

“我查过一些史料,其中记载着,建绥远城总共花费白银1247997.882两,分两次才从北京押解来;用木料30万余根(主要伐于大青山和乌盟木纳山),就地取土制砖采石,历时两年多,到乾隆四年6月才建成。呼和浩特民间就有“建了绥远城,大青山的树被伐光”的说法,今天呼和浩特西郊的‘台阁木乡’就是当时的‘木材转运站’,为了方便就地取土制砖,在呼和浩特周围修建了很多‘陶思浩’(蒙古语),即今天呼和浩特所辖之大瓦窑、小瓦窑、东瓦窑等。史料中还提到,当时绥远城垣加上城外,护城墩筑城四角外沿周长1960丈,总面积为285万平方米,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城墙东面宽1570米,南北长1580米,城墙上有炮位44座,城墙高2丈9尺5寸、城墙顶宽2丈5尺、底宽3丈5尺,墙基为花岗岩石条,城墙内墙上顶部可8匹马并行,城外还有一条护城河,河上有4座桥。”

“绥远城有4座城门,东门——迎旭门、南门——承熏门、西门——阜安门、北门——镇宁门,都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的,城门上还有箭楼,箭楼的旁边有瓮城,瓮城靠城门的左侧或右侧,又各建一便门,是北部边疆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将军衙署是绥远城内最高的军政指挥部,亦是当时漠南蒙古地区的最大建筑,是一座六进四院庑殿式砖木结构的建筑群。它位于城区南北中轴线中心区,占地面积为22500多平方米。在衙署东北面是绥远城的钟鼓楼,是三重五楹式样,它的第一层楼上悬有‘左钟、右鼓’;第二层上悬有‘帝城云里’巨匾一块,为绥远城将军‘定安手书’;最上层为玉皇阁。绥远城内西南角设有‘小教场’。西城门外设有36万平方米演武厅和‘大校场’(现为内蒙古人民政府原驻地)。演武厅和大校场原为驻防将军平时检阅和操练八旗兵的大操场,在战时系将军出征点将、开拔军旅的出发站,原有官厅及点将台等设置。每年于秋季霜降前3日,八旗官兵还会去绥远城北门外哈尔沁沟口(可能是今呼和浩特新城区哈拉沁,即呼哈路一直往北处)演炮10日。此外每年的春秋季,会在大校场例行军事操演,加强军备能力。乾隆年间,在这里共布防八旗官兵近8000名,后来才逐渐裁汰。”

“从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第一位绥远将军王昌亲自督建绥远城开始到最后一位将军坤岫止,历时174年,共有67位将军、20位都统出任绥远城,其中任期最长的是第58任将军克蒙额,共任职11年,并于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题了“屏藩朔漠”的石匾。民国后,从1912年10月张绍曾任新体制的绥远城署将军到新中国成立前,共有20届18位军政领导人在此任职,其中商震、李培基都是两次受任。后来董其武、徐永昌、傅作义、乌兰夫等知名人士都曾在此办公,将军衙署也一度是绥远省政府、内蒙古文化厅、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场所。直到2002年,内蒙古清将军衙署博物院才正式接管将军衙署。”

“清将军衙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考古意义。在清朝,全国共设了13处驻防将军,常设驻防将军只有2处,即今天的西宁和呼和浩特。目前全国遗留的将军衙署遗址只有3处,呼和浩特将军衙署则是最完整、保存最好的一处,而且其所在绥远城是国内唯一的一座清代由满、蒙、汉、八旗官兵联合驻防的城市,这对于研究清代历史和清朝边疆驻防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纵观将军衙署200多年的历史,它一度是中国北方地区军事和政治的‘心脏’,这从绥远将军的地位及其官衙建筑规格可以窥见一斑。将军衙署是严格按照清廷一品封疆大吏的规格建造的,绥远将军是正一品官职,相对于清廷其他的边疆驻防将军都是二品官职来讲,绥远将军地位无疑较高。尤其是第一任将军王昌,除了统率绥远城八旗官兵,还兼管山西右卫驻防官兵和归化城土默特官兵,一旦军情紧急,还可以调动大同和宣化二镇的绿营兵。民间传说,山西刘巡抚曾是王昌旧日同僚,且都平级,他路过绥远便以平级的官场礼节去拜访刚上任的将军王昌,哪知绥远将军位高权重,级别要高于他,因此受了王昌冷遇,回到山西竟然被气死了。”

“不过,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绥远城’给世人留下的记忆除了被文字和图片记载的以外,能够看到、摸到的记忆也就仅有内蒙古党委原办公旧址周边的一段古城墙了,走在北垣街上,还可以与之并行百米,体会片刻与历史握手的凝重感。至今,在这段四面相环的城墙四角上,仍然可以看到荷枪实弹的武警和执勤的岗楼。只可惜的时,更多这座城池的许多代表性建筑,已经在历史上那场浩浩荡荡的运动以及后续的若干年代中,因为种种原因被毁得不剩一砖一瓦,试想如果能够将这些文物古迹完整地保留下来,那么对于活在当下的呼市人以及来呼市的外地人来说,那将是一笔多么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可以为呼市提升历史文化底蕴的实物又会丰富很多。只可惜,只可惜,都没了!”

讲到这里,我感觉车子已经开始爬坡了。转身回头一看,不错,几经穿梭,我们终于走上了立交桥,这离饭店也就不远了。我不得心里大松一口气。

行至桥中央,将军衙署的院内景象清晰可见。里面可以看到我最喜欢的几棵老丁香树正在开着花。我激动得叫起所有人向车窗外看。我向他们解释说,丁香本就是呼市的市花,但是,可呼市找来也见不到几棵老丁香树,多数的丁香都是插在路边花池里的小灌木丛,哪里比不了将军衙署里这几颗老丁香树长得如此壮硕,修剪得如此洒脱,而它盛开的花香又是无比的浓郁,无比的清凉。每次站到这几颗老树下,我都有种脱离世嚣,遁入桃园的错觉。纵然在市医院家属区里,也有几棵四五层楼高的丁香树,开花时,站在其下也同样能闻天浓浓的花香,但因为它们太高,只能抚摸到树杆,而看不到花开的盛景。所以,我还是喜欢这几棵老丁香。只是可惜,现在市医院也搬了,离家最近的老树也见不着了。可惜,可惜。

将军衙署并不在参观的景点之中,有些人听我这么一说,还问去不去那看,我只能告诉大家,不能,只能远观,而且这次桥观是唯一的一次机会。很多人有些失望,可能心想讲了这么多,却看不了,这跟团旅游太不自由了。不过,从桥上望地面,就应该庆幸没这个景点,那堵得水泄不通得,联想到咱们的车能桥上走起来已经是很大的幸运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我能看到气运线  不负青春野蛮成长  孤竹王  孙岩  两界球王  某魔法的霍格沃茨  主角的自我修养  李绩传  我的专属神级副本  奶妈要逆天啊!  在超神学院的那些年  人生三十  30岁中年女人的创业日记  明风八万里  试着记录我的思考  都市至尊狂少  元武师傅  我的重返人生  最强上门女婿  宅女的秘密  

热门小说推荐
刺骨

刺骨

韩稹是南荞喉咙里的一根刺,拔出见血,咽下要命。年少时,她被他玩弄鼓掌,原以为他只是不会爱人,后来才明白,他深情起来,比谁都舍得。他只是,不愿爱她。后来,她剥皮削骨,失去所有,痛苦重生,变成不爱他的模样。...

迟太太,迟总又来催婚

迟太太,迟总又来催婚

作者五十弦的经典小说迟太太,迟总又来催婚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苏意一直以为,她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疼爱她的老公。后来撞见老公跟姐姐的奸情,才知道一切都是骗局!被卖给另一个男人,怀上了他的孩子。万念俱灰时,他带来了光,转身,又将光粉碎。迟先生,没人会站在原地傻等。所以我来找你了。...

唯我独法

唯我独法

人在都市却有魔法傍身,穿梭于世界角落,决不让任何人左右。这是一个21世纪的普通城市,世家出身的陈易却遭遇了不同寻常的一刻,他发现了一列能够通向魔法世界的地铁。从此,各种魔法卷轴,各种魔法药水,各种魔法技能蜂拥而至在科技浇灌的钢铁丛林中,陈易紧握着他的秘密如鱼得水,卷起永不消逝的飓风,成就真正的世家传说。海豚与志鸟村两个笔名合一,豚氏志鸟村将继续努力奋斗。500人大群138068784V群158563095...

全球进化

全球进化

每个男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那梦想也许是激情的,也许是平淡的。整个世界都被改变,人类拥有了超越神的力量。且看秦轩怎样一步一步在这个世界大放光彩,一步一步的走向那强者的巅峰。...

宠妻入怀:霸道宸少爱上瘾

宠妻入怀:霸道宸少爱上瘾

新婚前夜遭渣男劈腿,她跑到酒吧,指着一个男人说你起来,和我跳舞。一夜春宵,他看着怀里的贪睡的小猫发誓这辈子只有她这一个女人。顾欣然,别以为我爱你,你就能胡作非为。不服来打我啊,反正你不舍得。遇上个难缠的小猫能怎么办?无所不能的柯家太子爷,也有让他搞不定的小东西。宠着呗,还能丢了咋地?饮鸩止渴,哪怕是毒药,也要尝个痛快。老公,我要亲亲抱抱举高高才不会生气。老婆别闹,我...

我真不想当圣子

我真不想当圣子

白小凡穿越异界,两世为人,天赋奇高,成为道宗战力最强的剑阁阁主唯一亲传弟子!但是白小凡却无比苦恼,他不想扬名立万,只想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不碰任何危险,多活几年。所以他努力低调,努力练功,努力躲过一切坑。哪怕师父圆寂,他都只是远远的祭拜,怕被什么人惦记上。而这种稳健的风格,一直保持到了圣子选拔这一天...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